如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会导致E点向E’移动的原因可能有

①该商品的替代品实行降价促销
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
③该商品的互补商品供过于求
④企业普遍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②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③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④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 A.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
|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
| C.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
|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
人们在同样条件下做工作,只是因为态度不同,结果分出了高下、分出了成败。于是有人认为,在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态度决定一切”。这个观点
①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④符合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3年8月8号,“蛟龙”号在位于东北太平洋的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进行实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潜——工程下潜,最大深度5268,。通过海下9个小时的工作,发现的多种海底生物,并测算出结核覆盖率约为50%。“蛟龙”下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 B.存在就是被感知 |
|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
“万物皆备于我”,“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
|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 |
| 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 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