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初二(9)班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B= m/s;
(3)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 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 m/s.
(4)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
(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理由是。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___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______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如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回答: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9 |
99 |
99 |
(1)由表中数据做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实验中得到水的沸点是______?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沸腾。说明沸腾需要________
(3)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_______,沸腾时声音________。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_________;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_________;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_________
(4)在实验中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____(“正确”或“错误”)。
(5)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措施。
阅读下文,回答:
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物理老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如图所示).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