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都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三位同学各自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材料密度的合金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都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并测出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p的大小,表中为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
| 同学 |
合金圆柱体密度ρ(×103千克/米3) |
实验序号 |
高度h |
(米) |
圆柱体底面积S |
(×10﹣4米2) |
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帕) |
| 甲 |
2 |
1 |
0.05 |
5 |
980 |
|
|
|
| |
2 |
0.1 |
5 |
1960 |
|
|
|
|
| |
3 |
0.2 |
5 |
3920 |
|
|
|
|
| |
4 |
0.2 |
10 |
3920 |
|
|
|
|
| 乙 |
4 |
5 |
0.05 |
5 |
1960 |
|
|
|
| |
6 |
0.1 |
5 |
3920 |
|
|
|
|
| |
7 |
0.2 |
5 |
7840 |
|
|
|
|
| 丙 |
6 |
8 |
0.05 |
5 |
2939 |
|
|
|
| |
9 |
0.1 |
5 |
5879 |
|
|
|
|
| |
10 |
0.2 |
5 |
11759 |
|
|
|
|
①甲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实心圆柱体底面积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各位同学分析了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同学由实验序号 初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高度成正比.
③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了实验序号1、5、8(或2、6、9或3、7、10)的数据,初步得出: .
④丙同学在交流中发现从自己的数据得不出②中乙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于是把表中“2939帕、5879帕、11759帕”分别修改成“2940帕、5880帕、11760帕”,甲同学说他不能这样做,理由是 .
⑤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甲、乙两位同学的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在探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恒为 .已有的5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 、 、 、 。

(1)根据图(甲 所示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 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交叉)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最 (选填“左”或“右” 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无偏转,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电阻 (选填“短路”或“断路” 。

(3)在实验中,先接入 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至某一位置时,观察到电流表、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甲 、(乙 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 ,电压表示数为 ,接下来用 代替 的电阻做实验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从上一位置向 (选填“左”或“右” 滑动。
(4)为了完成实验探究,依次将剩下的3个定值电阻分别接入图(乙 的电路中,替换前一次接入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至合适位置,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每次接入的定值电阻 的倒数 ,以电阻的倒数 为横坐标,电流 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 图线,如图(丙 所示。由 图线可初步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倒数成 比;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比。
(5)上述实验中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
小丽同学在“测量鸡蛋的密度”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在天平托盘中分别放入不吸水的纸,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后的情形如图(甲 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直至天平平衡。接着将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重新恢复平衡,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 所示,则被测鸡蛋的质量为 。
(2)因可供选择的量筒口径较小,鸡蛋无法放入,小丽自制了一个溢水杯,采用如图(丙 所示的方法测量鸡蛋的体积,其具体做法是:先在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把量筒放在溢水口下方,将鸡蛋慢慢放入水杯中,鸡蛋最终沉入水底,量筒收集完从溢水杯溢出的水后,示数如图(丙 所示。他所使用量筒的分度值为 ,在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液面 (选填”相平”或“不相平” ,鸡蛋的体积为 。
(3)被测鸡蛋的密度为 。
(4)若小丽用上述方法先测出鸡蛋的体积 ,再取出溢水杯中的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它的质量为 ,然后利用 计算出鸡蛋的密度。用种方法测得鸡蛋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
如图所示,是小顺同学利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木板、白纸和铅笔等器材“探究平面成像特点”的装置。
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明亮”或“黑暗” 的环境中进行。
②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 关系。
③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 像。

小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①小华加热水的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甲 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
②小华把水温加热到 开始计时,每过 观察并记录一次水温,观察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他画出的温度 时间图象如图(乙 所示。由此可得出,水在沸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小峻和小薇两位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标有” ”的滑动变阻器 、开关,导线和定值电阻 若干。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且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连接完电路后,小薇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互换了,如果闭合开关,则 表(选填“电压“或“电流” 的指针可能有明显偏转。
(3)排除故障后,他们先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依次测得5组数据,其中第5次实验中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 .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1所示,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
表1电流与电压关系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
电压 |
1.0 |
1.2 |
1.8 |
2 |
|
|
电流 |
0.20 |
0.24 |
0.36 |
0.40 |
0.44 |
表2电流与电阻关系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
电阻 |
10 |
15 |
20 |
25 |
|
电流 |
0.30 |
0.20 |
0.15 |
0.12 |
(4)他们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先将电源电压调为 ,分别换上多个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数据记录如表2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是拼凑的,你认为是第 组(选填实验序号),理由是实验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 了(选填“大”或小” 。
(5)排除拼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在不更换滑动变阻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 的措施(选填字母符号),完成这组拼凑数据所对应的实验测量。
.降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降低电源电压 .选用更大阻值的定值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