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的体色变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
产生的。
(2)从1850~189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_____ 。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优势。这表明,____ 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____ ___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
(4)以上事实表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 决定的。
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 B.群落 | C.生态系统 | D.生物圈 |
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 A.生殖细胞 | B.神经细胞 | C.血细胞 | D.受精卵 |
下列结构中,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中心体 | B.核糖体和中心体 |
| 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 D.核糖体和溶酶体 |
酶的固定化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下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
|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
|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
|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
科研工作者对某种常见病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①同一地区发病率因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而出现明显变化②同卵双胞胎的发病情况高度一致③在某些种族中发病率高④不表现明显的孟德尔遗传方式⑤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⑥迁徙人群与原住地人群的发病率存在差别。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是
| A.只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 |
B.只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
| C.单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
D.多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