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西卷)】“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近一年来,我国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下列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 |
我的解读 |
“……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
(1) |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假冒他人专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
(2) |
“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
(3) |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材料三:某班在为如何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以下为两个同学的观点。
(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两位同学的观点?
(本题15分)知识链接:“信息化”
在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信息化逐渐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的地位;信息化将成为改革的最大助力。
信息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体现在由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信息化能力的弱化意味着国家经济竞争实力下降。
信息化已成为保证国家信息安全,乃至于保证国防安全、国家政体安全的大事。目前我国在国际互联网的系统中仍极大的依赖于国际互联网络。
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可能使收入和机会的不平等状况加剧,从而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信息化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
围绕信息化建设,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南京将在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智慧城市,在交通、旅游、社会保障等方面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
材料二:我国的军队、政府、国有企业等部门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将逐步实现国产化。
材料三:我国沿海和东部地区推动电子信息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转移。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电子信息企业“走出去”,与海外科技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推动我国各个行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信息化的发展突显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当前,信息化逐渐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的地位,说明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2)结合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本题15分)近年来,面对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我国采取了以下做法:
①加大了对城市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
②在全社会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的宣传和教育;
③加快城市垃圾处理立法的出台进程;
④广泛使用占地少、能发电的高科技焚烧等手段。
面对高科技焚烧厂的建立,附近居民因担忧健康问题而去当地政府寻衅滋事,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有居民认为,建焚烧厂可以,但不能建在我家附近;有居民甚至跟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去散布谣言,煽动制造事端。
(注:高科技焚烧厂在垃圾焚烧过程中有可能排放出一些有害物质)
(1)阅读我国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做法,将其序号填写在下面合适的方框内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居民的言行
【关心国家大事 共创美好未来】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习总书记指出,要“苍蝇老虎一起打”,任何人都不得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材料三:两会中,关于教育、医疗、就业、食品、住房、收入分配、交通等问题一直都是十分关注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多项举措,民生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它的总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观点?
(3)我们青少年该怎样落实材料一、二中体现的法治精神?
(4)结合材料,谈谈党和政府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经济进入新常态 科技引领新未来】
材料一:习近平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摘录:1.“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2.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材料二:2014年9月10日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材料三、每年雾霾导致25万人过早死亡;《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称中国根治雾霾最快需15年;
(1)习总书记提出“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指的是什么?积极倡导建设“一带一路”以及构建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我国坚持哪一项基本国策?
(2)经济新常态提醒我们,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自我陶醉,必须要保护清醒的头脑,你认为这样说的道理有哪些?
(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坚持了一项怎样的经济制度
(4)要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创新大国需要国家和社会付出哪些努力?
(5)经济增长的同时,雾霾杀手也出现了,你认为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