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X是某反应中的生成物,其质量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下列各操作中指定物质数量变化符合此特征的是
|
A |
B |
C |
D |
操作 |
向AlCl3溶液中通入NH3 |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
向KBr溶液中滴加稀氯水 |
X |
Al(OH)3 |
Na2CO3 |
NaCl |
Br2 |
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岛几组核电站受强地震的影响连续爆炸,造成严重的核泄漏。据报道在核电站附近检测到主要的两种放射性物质为:碘-131和铯-137,下列关于碘-131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第四周期第VIA族 |
B.碘-131的摩尔质量为131g |
C.碘的原子核内有131个质子 |
D.碘-131原子中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5 |
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 ,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反应前的体积比值为
A.1/5 | B.1/4 | C.1/3 | D.1/2 |
如图所示装置中,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下表所列M、N、P物质中,可以组合成该装置的是
选项 |
M |
N |
P |
A |
锌 |
铜 |
稀硫酸 |
B |
铜 |
铁 |
稀盐酸 |
C |
银 |
锌 |
硝酸银溶液 |
D |
锌 |
铁 |
硝酸铁溶液 |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m) mol | B.(A-N) mol |
C.(A-N) mol | D.(A-N+m) mol |
有A、B、C、D四种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电解液中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流到C;A、C 相连时,C极上有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C>D>B B.D>A>B>C C.A>D>C>B D.C>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