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 CH2=CH2(g)+H2(g)→CH3CH3(g) 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B.己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
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D.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100kJ·mol-1,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
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微粒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
B.胶体有布朗运动 |
C.胶体微粒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微粒间相互排斥 |
D.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微粒小,不受重力作用 |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但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第Ⅳ族氢化物沸点:CH4﹤SiH4,则第Ⅴ族氢化物沸点:NH3﹤PH3 |
B.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顺序是HF﹥H2O﹥NH3,则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也是HCl﹥H2S﹥PH3 |
C.可电解熔融氯化镁来制取金属镁,则也能用电解熔融氯化铝来制取金属铝 |
D.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 |
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完全电解2molH2O断裂的σ键键数为4NA |
B.标准状况下,11.2LCO2中含有的π键键数为2 NA |
C.60gSiO2晶体中含有的Si—O键键数为4NA |
D.12g金刚石中含有C—C键键数为2NA |
CO2的资源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未配平):
下列有关三聚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N3O3 | 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
C.属于共价化合物 | 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
B.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
C.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 |
D.电负性:Na﹥ 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