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 D.责任制内阁高效运转 |
世界大国的领袖重视中国,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和世界高度肯定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一事实,这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终于获得了世界领导权 | B.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多极化格局的特征 |
C.美国全球政策开始发生重大调整 | D.大国的协调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关键 |
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 |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D.浦东特区的积极开发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国家了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 |
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
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 |
D.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 |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从图中可见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现象的反映了()
|
A.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
B.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国内新思想主流 |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
D.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