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
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
2003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为此,网上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网友说:宣扬赵国放弃对秦的反抗就等于抗日战争时期宣扬对日本投降,秦始皇的天下观就是“大东亚共荣圈”。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
A.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没有历史的可比性 |
B.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和平交往是两国的历史主流 |
C.战国七雄同属华夏民族,彼此的征战是兼并战争,而非侵略 |
D.日本同中国人一样都属于黄色人种,是一个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y ì)》。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势力强大 | B.周王室势力衰微 |
C.分封制趋于崩溃 |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
据2001年12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