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直接对皇帝负责 |
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
C.隶属于军机大臣 |
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 |
B.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在中国行不通 |
C.指导方针的正确与否是战争胜败的关键 |
D.中华民族富有抗争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
有关中国资本主义兴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②都由洋务派创办
③采用雇佣劳动制度④由手工工场直接发展而来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察,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兴办新式学校,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 B.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 |
C.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 D.有限地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其根本原因是
A.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
B.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现该理想社会的客观环境 |
C.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建立政权后忙于争权夺利,顾及不到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 |
1853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表明当时马克思()
A.明确谴责英国对华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性战争 |
B.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为英国的侵略战争辩护 |
C.认为旧中国隔绝状态的打破和解体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 |
D.认为如果没有外来的侵略战争中国就不可能走向近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