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
C.中国的闭关锁国 |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
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对材料内容中的“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政体在实质上与雅典的民主制相同 |
B.美国政体吸收雅典直接民主实现了它的“有限政府”的理想 |
C.美国吸收了雅典与英国政体的优点把它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 |
D.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
六月甲戌,太宗为尚书令,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尚书右仆射,相国府司马刘文静为纳言,隋民部尚书萧瑀、相国府司录窦威并为内史令。材料中的叙述的政治制度()
A.是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地方管理机构 |
B.表明当时出现了近代的分权思想 |
C.使中央各部门及官吏之间互相牵制削弱了君权 |
D.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 |
毕加索对于绘画和自身使命有着清醒的自觉,他说:“你得(用绘画)去唤醒人们,你得去革新他们判断事物的方法,你得去创造他们没有接受过的形象,让他们口吐白沫,强迫他们去明白他们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这实际上( )
A.要求重新认识传统绘画的功能 | B.肯定了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 |
C.主张绘画者应尊重社会现实 | D.表达了其对法西斯的不满 |
2014年5月12日海外网报道,《纽约时报》中文网l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也就是19世纪美国向欧洲发出的“别碰这个半球”的告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
C.中美实行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 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 |
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l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
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 B.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