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②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 |
清末,闽南华侨郭有品创办了“郭有品天一信局”,设总局于龙溪县流传社(即天一总局),主要经营吕宋(今菲律宾马尼拉)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业务。“天一总局”的“天一”取自汉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即“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合一”。与“天一”思想相似的不包括()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B.“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
D.“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
下图是2009年11月9日,为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德国人民推倒了竖立在柏林墙遗址处由一面面巨型多米诺骨牌仿制的”柏林墙”的情景。从德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庆祝的原因是柏林墙的倒塌 ()
A.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
B.结束了美苏军事占领,被占领土收复 |
C.结束了国家分裂,实现了民族统一 |
D.结束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
《新全球史》中写道:“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巨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全球重组”的实质是
A.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
B.世界政治力量和权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
C.世界新的冷战局面的出现 |
D.美国等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结束 |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一边倒”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另起炉灶”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