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为极圈内一纬线圈,虚线为晨昏线,b点为极圈与晨昏线的交点。当a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差值不断扩大时,则
A.b点始终向西移动 |
B.a纬线圈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
C.a纬线圈昼夜差值扩大的时间持续半年 |
D.当差值达最大时,b地方时为0点或12点 |
图为“甲河流域(局部)地质剖面及植被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若图中数字表示地层,则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
2010年与1980年相比,甲河()
A.河流含沙量增大 | B.河流结冰期延长 |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变小 | D.河流径流总量增加 |
图甲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图乙为“地形剖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图甲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图2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A.①和③ | B.②和③ |
C.①和④ | D.②和④ |
图示区域相对高差最大可达()
A.350米 | B.349米 |
C.249米 | D.200米 |
撞向地球的天体坠落地面形成陨石。2013年2月15日莫斯科(55°45′N,37°37′E)时间9点,一颗陨石坠落在车里雅宾斯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据考证每年撞向地球的天体质量巨大,但到达地表较少的原因是()
A.地球的体积质量较小,不能俘获天体 |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有效避开天体撞击 |
C.日地距离适中,太阳俘获了天体 |
D.大量天体穿越地球大气层时燃烧消失 |
陨石坠落时()
A.巴西利亚(15°S,50°W)夜幕深沉 | B.英国伦敦正值日出 |
C.洛杉矶(35°N,120°W)夕阳西下 | D.北京学生开始早读 |
模拟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 B.酸雨污染 |
C.大气污染 | D.臭氧层破坏 |
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A.阴雨连绵 | B.晴空万里 |
C.大雪纷飞 | D.暴风骤雨 |
据图分析影响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 )
A.暖气团势力强 | B.冷气团势力强 |
C.地形影响 | D.海陆位置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