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图甲为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图乙是图甲中沿AB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内罗毕主要工业部门有烟草、食品、纺织、制革等,蒙巴萨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修船、水泥等。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1)分析图甲中2 000 mm降雨高值区分布特征及成因。
(2)判断肯尼亚鲜花种植业分布的地形类型并分析其区位优势。(8分)
(3)比较内罗毕与蒙巴萨工业结构的主要差异,并分析肯尼亚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蒙巴萨的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福州古民居众多,但破坏速度却逐日增加。据调查,福州约有50%以上的古民居面临倒塌,张钰哲故居竟靠大木棍顶着,才没塌下来;80%的古民居被违章建筑弄得面目全非,其中约有三成以上的违章建筑是近两年搭建的;还有许多极负盛名的古民居被拆掉。。
材料二: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和旅游名胜,敦煌博物院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作为保护石窟的一条重要手段。
(1)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
(2)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处理好 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敦煌博物院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5-9,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直线增长境质量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后,该曲线就不再是上升的曲线了,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短暂上升后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增
长。这就验证了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有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
材料二:2004年山东省淄博市“环境立市”的口号是:“经济好,环境好,老百姓才能真叫好”。市领导向全市人民宣布:高耗能、重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将逐步被科技含量高、排放达标的新型产业替代,GDP将首超千亿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将达304天。市民们说:“几十年来终于能放心穿白衬衫了”。
(1)英国在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增长,原因是: ,我们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淄博市市民过去不敢穿白衬衫,说明该市的首要污染物是

A.SOx B.NOx
C.总悬浮颗粒物 D.铅的化合物

(3)我国现行的哪些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至少举3例)
(4)发达国家以“标准”、“标志”名义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准、环境污染标志的市场准入条件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为西方国家的市场罩上了一层巨大的保护网,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挡在了门外,使其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如IS014000环境认证。针对上述状况,我国政府在冲破“绿色壁垒”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图5-7甲表示的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当地球处于A、B、C、D位置时,分别为二分日和二至日,读后完成有关问题。

(1)在甲图中的地球A处画上地轴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A、B、C、D中的 处时,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大些,在 处时,澳大利亚境内任何地点正午时刻人影都朝向正南方,在 处附近时,珠穆朗玛峰雪线位置较低,在 处附近时,长江口海区的盐度为一年中的较低值。
(3)当地球绕日公转由A至C点时,图5—8四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某学校(45ºN,116ºE)正午时刻日影长度变化的是

(4)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出E点,此时为5月22日前后。
(5)利用乙图画出地球处在E点时的太阳光照图,即画上太阳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6)若此时为北京时问5月22日9时,则地球上 (大于或小于)一半的地区仍处于5月21日。

读图2-28,回答下列问题:

把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的字母填入方框内相应位置。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 d、降水 e、下渗
f、水汽输送
此系统代表的是 循环,又称大循环,此循环能使
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下列地理事项中,直接参与图示类型水循环过程的有()

A.黄河水注入渤海 B.天山冰雪融化
C.未登陆的台风 D.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下图是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
(2)“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举措,其中的“南”指流域,“北”指地区。
(3)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之一,读下图,简述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