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 别的物质 |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
下列描述与群落无关的是( )
A.森林中的植物因争夺光照而高矮不一 |
B.湿地的不同区域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 |
C.天然林砍伐后逐渐变成灌木丛 |
D.根据老龄化程度预期人口变化趋势 |
图5-11-3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5-11-3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
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
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 |
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C.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 |
D.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5-1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5-11-2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
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 |
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
五年前某草原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但土著草食动物和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 |
C.大量放养土著食草动物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
D.该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