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同时代的人,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材料二 : “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哥伦布
材料三 : 以前的世界史,其实主要是地区史,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材料四: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
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以此精神为核心,欧洲掀起了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影响?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美术作品。
(2)材料二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哥伦布航海的直接动机是什么?请依据下图指出哥伦布远航的航线。(回答字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3)材料四中英国是通过哪一事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领先世界的?材料中提到“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这指的是英国什么样的政体?该政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是古代雅典一位重要的政治家,请说出他的名字以及他的改革给雅典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次改革给日本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的图是在哪一事件之后形成的?请用一句话来形容其特点。
(4)综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视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资产神圣不可侵犯。”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这个国家颁布这一文件的目的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它的发表有哪些意义?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4)这些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显示了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是什么?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有关改革的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公元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进行改革,设立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亚里士多德说,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是因为政体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公民手中。”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1)材料一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哪些具体内容?
(2)请你对材料一中“模范”制度进行评价。
(3)材料二所引内容出自日本的哪一次改革?(2分)改革有哪些内容?(4分)
(4)日本的这次改革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5)这次改革,使我们能看到日本民族具有一个显著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
19世纪中期,日本和俄国多出现了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影响两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两国是通过什么方式(途径)解决上述问题的?当时俄国统治者是谁?他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3)问题解决后,分别给两国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