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跳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史实 |
结论 |
|
A |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
B |
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
民主主要是针对独裁专制,科学主要是针对迷信盲从 |
C |
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
D |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的,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
(1)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2)理由分析
【历史年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下面中外历史某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一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灭陈,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从605年起,隋朝开修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政治清明,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重视吏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局面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造成朝政混乱,终于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907年,唐朝灭亡。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7年级下册》
(1)A:B:C:(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朝的起止时间。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经有13个。英国殖民者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1775年4月,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美法联军又在约克镇击败英军,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1789年根据宪法进行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存废问题,北方和南方的矛盾无法调和,南北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北方一再失利。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迅速扭转了战局。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3)D:E:F:(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对美国立法产生深远影响的文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45年初,美英盟军和苏军分别从西、东两面攻入德国境内。在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举行会议。
材料三: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破灭了,正如此前和此后所有迷信武力称霸的国家一样,侵略战争在给别的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了哪两次侵华事件?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会议?会议针对日本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
(3)"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为什么会破灭?材料三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二: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3)"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指什么?
(4)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这得益于我国坚持什么治国方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的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正是因此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促使英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3)中国的这场运动失败了,而英国的却成功了,试分别简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