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卷)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发、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 )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
|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
|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如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
|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
| C.都有巨额赔款 |
|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事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曰割台湾。”诗中“割台湾”是由于清政府对外战争中战败,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