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卷)“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火车轮船的传入 | B.大众传媒的兴起 |
C.有线电报的出现 | D.社会习俗的变化 |
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沿用,“县”这一行政机构最早出现于( )。
A.周武王灭商后 | B.商鞅变法时期 |
C.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D.尧、舜、禹时期 |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
A.春秋时期 | B.西周 | C.战国时期 | D.秦朝 |
夏商西周时期实行礼仪教化的最根本目的是( )。
A.调节社会矛盾 | B.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
C.维护等级制度 | D.拉拢平民 |
以下是周明同学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的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B.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
C.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 |
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
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