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探究一:古代交往篇
(1) 2015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延伸。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
(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唐与天竺频繁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哪位高僧?
(3)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05年开始,明成祖派遣哪位人物率领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
探究二:近代探索篇
(1)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以学习西方技术为内容而进行的是哪次探索活动?
(2)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20世纪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哪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探究三:现代复兴篇
(1) 1978年底,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目前,“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经成功实践,请写出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一例?
(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什么理论?
感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应该怎样做?
材料解析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材料三: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1) 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社会状况?
(2)武帝之前的这段时期的统治,历史上称这段统治为
(3) 为了加强政治方面的统治,武帝接受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接受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为了加强经济方面的统治,他将和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4) 材料三反映了该朝代在武帝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什么历史阶段?
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材料一:《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占卜种树之书。……”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填图:材料一是秦朝的疆域图,根据图片说出秦朝疆域:东端:,南到南海,西端:,北到长城一带。
(2)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秦王”指的是谁?
(3)材料三反映的是秦王在思想方面采取的哪一项强制措施?这段材料中出主意的“臣”是谁?
(4)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秦始皇在思想方面采取的这一措施的看法。
看图说历史(共12分)
(1)图中人物是谁?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3)他的主要教育理念是什么?
(4)他的弟子整理什么一书,记载他的言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 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1)“秦皇”和“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听取的是谁的建议?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史书记载:某一水利工程修建后,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请回答:
(1)材料中这一水利工程是什么?
(2)材料中这一水利工程是什么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3)材料中所说的“天府”指的是哪个地方?
(4)材料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现在仍发挥着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