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实线,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相同
B.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甲地一年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D.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

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相比,丙地气温特点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气温低,洋流因素 B.气温低,地形因素
C.气温高,海陆因素 D.气温高,天气因素

关于图中狭长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半岛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区
B.该半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
C.夏秋季节多台风且带来洪涝
D.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多地震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1为“北京市简图”,图2为“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东城、顺义、平谷三地,地租水平最高的是     ,原因主要有      
              
(2)“生态发展带”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生态维护的同时可主要发展       业和         业。
(3)简要分析“二产发展带”布局在东南部的原因:                

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    地;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2)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是     ;不利影响主要是      
因此,加强        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②地相比,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

(1)表中空白处分别填出甲乙两地区总人口死亡率,甲为________ , 乙为__________。
(2)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______(“高”或“低”)。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型,乙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型。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最新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风带情况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高原季风剖面示意图

(1)分析图甲,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的位置的不同之处是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乙,A、B之间的风带名称是     
(3)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根据题目材料和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备选项目中找出对应图中①②③④的内容。

     ,②     ,③    ,④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季风区
(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分析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