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30 |
3 |
6 |
8 |
反应后质量/g |
16 |
m |
4 |
24 |
A.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元素种类不同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一定是7:1
D.甲、丁一定都是单质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B.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可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C.利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D.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可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三种无色溶液
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甲、乙各17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所得两溶液的质量相等
B.将甲、乙两种溶液由t3℃降温至t2℃,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先配制较高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再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3℃时甲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是59.4g
下列对几种有机物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醛(CH2O)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丙烷(C3H8)由3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组成
C.乙酸(C2H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维生素C(C6H8O6)中C、H、O的质量比为3:4:3
某同学记录下的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红色固体
B.CO还原Fe2O3实验开始时,要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CO
C.向软水中滴加少许肥皂水,振荡,静置,出现大量垢状物且无泡沫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