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项目 1 2 3 4 |
处理 |
方式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不洒水,拧紧瓶盖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有光 |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
(1)1号瓶与2、3、4号瓶分别都只有 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1号瓶和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5)若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 的环境中,其他与1号瓶相同;请预测两种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综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
(三)实验反思
(4)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 。
(5)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交流讨论: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选择了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研究,下图表示他们分别对鱼的某种鳍进行处理的方法。请分析后回答:
(1)经A处理(用夹板捆扎住了尾鳍)过的鱼放回水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鱼的身体运动缓慢,而且 ,这说明尾鳍在游泳中具有 和 的作用。
(2)经B处理(捆扎住了背鳍)过的鱼放回水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鱼的身体 ;说明背鳍有的作用。若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起到类似作用的鱼鳍还有 。
(3)当鱼在水中游时,如果遇到前方有暗礁,鱼会绕道而行而不触礁,请你解释这其中的原因是:
。
(4)在本实验中,C图中的鱼可起到 作用。
下表是某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案,据下列处理分析回答。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4号瓶 |
|
处理方式 |
10粒种子,拧紧瓶盖 |
10粒种子,加适量水, 拧紧瓶盖 |
10粒种子,加较多水,拧紧瓶盖 |
10粒种子,加适量水,拧紧瓶盖 |
室温 |
室温 |
室温 |
低温 |
(1)设置2号瓶的意义是 。
(2)1、3、4号瓶探究的外界条件分别是
(3)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请你来设计个实验。
下表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表1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1)从表l可知,导致B组孵化率较低的因素可能是水源和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去做: 表2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较高,说明蛙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 。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较高,说明
对蛙卵的孵化有影响。
③比较表l和表2的实验方案,更好一些的是_______;理由是符合_______________原则。
如果你翻动庭园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 长椭圆形. 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结论: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5)做完实验后,怎样处理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