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DNA分子双链用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普通培养液中某子代细胞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应是
A.12个b | B.6个a,6个b |
C.6个b,6个c | D.b和C数目不确定 |
现从萤火虫体内分离得到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有氧条件下,只要再加入一定量的ATP,荧光素就能发出对应强度的荧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是ATP |
B.有氧条件是为确保需氧呼吸供能 |
C.在发光过程中荧光素酶会与荧光素结合 |
D.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可用于ATP的定量检测 |
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与细胞膜上受体无关的是
A.K+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
C.抗原致敏B淋巴细胞 |
D.HIV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
夏季的晴天,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某种乔木的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相对值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6:00时下层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呼吸速率一定大于光合速率 |
B.在这个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树冠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 |
C.造成中、下层叶片表观光合速率低于上层叶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
D.图中显示,该种乔木在夏季生物量明显增加主要来自上层叶片 |
下列图解最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最适的pH及温度条件下,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曲线1。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收集数据可绘制出曲线2,则改变的条件是
A.适当降低溶液的pH |
B.减少土豆片的数量 |
C.将温度适当提高 |
D.将针筒换成容积较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