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1为某家族中出现的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相关系谱图,已知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有关基因用A、a表示)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患者因红细胞中缺乏G6PD而导致溶血。女性的未成熟红细胞内常出现一条X染色体随机性失活,导致红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家族中Ⅱ-3携带FA贫血症基因(有关基因用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Ⅱ-4基因型为__________,研究发现Ⅱ-4体内大部分红细胞中G6PD活性正常,因而不表现缺乏症。其原因最可能是大部分红细胞中G6PD缺乏症基因所在X染色体__________。
(2)若Ⅲ-8与Ⅲ-10婚配,所生儿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3)若每10000人中有一人患FA贫血症,那么Ⅱ-6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生下患FA贫血症的孩子的概率是           
(4)图2所示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             ,若生成的RNA中共含1500个核糖核苷酸,其中碱基G和C分别为200个和400个,则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至少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个。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A 、B 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 l )甲和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分别是,激素 B 的名称是
( 2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填编号)。
( 3 )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激素调节的作用途径是

右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所画人体反射弧有1、2、3、4、5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内外电位表现为,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来传递的,而且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_______。

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⑥⑦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代表血糖随尿液排出,此人在这种情况下尿量比正常人________
(3)维持血糖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图示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序号包括:
(2)图中④是由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3)某大学的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都磨出了水泡,泡破后,流出的浅黄色液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
(4)当A和B中的渗透压过高时,
引起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促进体内激素释放。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4)某同学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5)该小组同学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酵母菌原液/mL
培养温度(℃)
A1、A2、A3
10
0.1
15
B1、B2、B3
10
0.1
10
C1、C2、C3
10
0.1
5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该对照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