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省泰州市】用水壶好开水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 |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
C.水气化时,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 |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
已知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现取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A g,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的固体质量为B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生成CO2的质量为(A-B)g
B.反应结束后生成H2O的质量为(A-B)g
C.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中Na2CO3的质量为g
D.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100%
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
C.将t2℃时物质w的水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
D.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m g |
化学中有多种“守恒”。下面描述中对各种守恒的“解释”错误的是
A.质量守恒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B.溶质守恒——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体积不变 |
C.元素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
D.原子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 Na+、SO42- | B.H+、 Na+、 CO32- |
C.Ba2+、 OH-、 H+ | D.Cu2+、NO3-、OH- |
用下列药品,完成对应的“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
C.用洗净的碎鸡蛋壳、食盐水制二氧化碳 |
D.用酒精、紫卷心菜等制酸碱指示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