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甲、乙、丙、丁4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俗称纯碱,其化学式为 。
(2)乙是一种氧化物,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乙的名称是 。
(3)丙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
均关闭),打开
,待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
,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丁的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打开
和
,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瓶中无明显现象。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
②取反应后锥形瓶中的溶液,测得,则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除HCl外,还有 。
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制取装置是将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制取装置是将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填空:
(1)t2 ℃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2)将t2℃的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3)将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4)若把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能保持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方法是。
填写下列表格(“混合物”栏中括号内为杂质):
混合物 |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
铜粉(Fe) |
|
FeCl2溶液(CuCl2) |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实验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C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4)实验D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填“是”或“否”)。
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氮原子;(2)两个氨气分子;(3)两个铵根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