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是否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中的思路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是A: B: C: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路? 。
(3)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 。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①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
②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
下表l是有光条件和无光条件下旱冬瓜种子萌发率对比实验的结果;图1表示,光照强度对3月和6月龄旱冬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旱冬瓜种子播种时不盖土或盖薄土,以满足种子萌发需要刺激,同时也保证萌发后根部呼吸对氧气的需求。若氧气供应不足,根细胞的部位会产生对细胞具毒害作用的乙醇。
(2)在暗培养条件下喷施适宜的激素类似物,可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
(3)由图l可以看出,3月龄苗比6月龄苗的耐阴能力,因此在幼苗生长前期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4)当光照强度大于500时,6月龄苗比3月龄苗的光合速率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内部因素是。
根据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
(1)为使A羊超数排卵,向其注射激素,选择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体外受精前要对B细胞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是法。
(2)将早期胚胎注入D羊子宫内的技术叫,D羊被称为(填“供体”或“受体”);为使D羊的生理状况更适合完成该技术操作,要对D羊进行处理以提高成功率。
(3)从早期胚胎分离出的ES细胞可诱导分化出不同的组织细胞,这是因为从功能上ES细胞具有;若取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胚胎分割,要注意将均等分割;早期胚胎培养时,培养液中除营养成分外,还需加入。
(1)PCR是一种DNA体外扩增技术。1988年,PCR仪问世,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扩增和DNA序列测定。下图是PCR技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引物是此过程中必须加入的物质,从化学本质上说,引物是一小段_。
②将双链DNA,使之变性,从而导致__.
③引物延伸需提供作为原料。(1分)
(2)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样品处理,它包括红细胞的洗涤、、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②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透析的目的是。透析的原理是
③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样品纯化的目的是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据图回答:
(1)该模型属于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2)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和。
(3)若下图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的是(2分)。
若下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填图中序号,2分).
下面是对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让上述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
(2)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种;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不同组合类型中相同亲本个体基因型一定是_。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
(3)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褐色和黑色两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①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褐色和黑色的显隐性关系,采取的最佳方法是:
②已知褐色为显性,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