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见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酶1参与黑色素的合成 |
B.缺少B基因的个体,不能合成黑色素 |
C.上图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有一种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基是-CH3)和另一种氨基酸X,则X的化学式为
A.C5H7NO3 | B.C5H9NO4 | C.C5H11NO5 | D.C5H7NO4 |
右图表示某遗传病系谱,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则甲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
B.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
C.如果2号携带甲病基因,则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4/9 |
D.经检查,1、2号均不带乙病基因,则5号致病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
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蚯蚓 | B.硅藻 | C.硝化细菌 | D.酵母菌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知更鸟 |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