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
B.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适量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 |
C.要检测豆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加入双缩脲试剂并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检测 |
D.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趋势是b→d→c→a |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 |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
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 |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
C.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食草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以此作为对该地区环境稳定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段时间段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增长变化(λ)曲线。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
B.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 |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 |
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
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
C.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