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0.4,则可知整个DNA分子中,鸟嘌呤的含量是
A.40% | B.20% |
C.30% | D.无法确定 |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A.⑥①②④③⑤ | B.②⑥①③④⑤ |
C.②⑥①④③⑤ | D.②⑥①④⑤③ |
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 | B.丙酮酸→酒精+CO2 |
C.ADP+Pi+能量→ATP | D.[H]+O2→H2O |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将()
A.全部用于生物合成等生理过程 |
B.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
C.全部转移到ATP中 |
D.一部分供给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
如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可能是蔗糖 |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不可能被完全分解 |
C.若曲线①②③表植物成熟的叶片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的温度最高 |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