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
|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
|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
|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
|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
“吾国乡民与女子,其迷信神鬼者,尤笃于市民与男子。故其结果也,乡民之进化,常后于市民,女子之开通,亦迟于男子。”(《时报》1905年2月12日)从以上材料可以提取的信息是
| A.晚清习俗变化的程度有限 | B.晚清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陋习没有变化 |
| C.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变化影响有限 | D.一些新闻媒体受政府控制,误导民众 |
龚书铎先生在《辛亥革命与文化》中认为:“‘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应该说是辛亥革命时期‘文化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他把新文化运动的源头指向辛亥革命,明确了两者的内在联系 |
| B.他否定思想领域掀起复古逆流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
| C.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过低 |
| D.他认为文化革命不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 |
中国近代史上,强调 “欲求制胜必求之忠信之人,欲求自强必谋礼仪之士。”的派别是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APEC组织成立的时间是()
A 1986年 B 1989年 C 1992年 D 2001年
黄宗羲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均见《原君》)。这说明黄宗羲()
| A.先于卢梭提出资产阶级理论范畴的社会契约思想 |
| B.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持模糊态度 |
| C.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现象 |
| D.强调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