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
D.参加日内瓦会议 |
陶片放逐法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有人形容,被陶片放逐法所放逐的名单简直是一部雅典英雄榜。这一情况说明陶片放逐法()
A.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
B.自始至终是雅典城邦内部政治斗争的工具 |
C.起到了维护公民权利、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 |
D.作为直接民主制的形式存在严重缺陷 |
“……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 |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西学东渐的影响 |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国名 |
对象 |
地理位置 |
国名 |
对象 |
地理位置 |
晋 |
王室子弟 |
今山西 |
齐 |
功臣 |
今山东北部 |
卫 |
王室子弟 |
今河南北部 |
宋 |
商朝后裔 |
今河南南部 |
鲁 |
王室子弟 |
今山东南部 |
燕 |
王室子弟 |
今北京一带 |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