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梦之前,大抵无数人有过“中国梦”。中国美梦,就是做皇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传统政治——皇帝独裁。不过,如果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启示录》
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徒、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材料一提到的“美国梦”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改革开放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20世纪的今天,钟摆开始再度摆向地区自治。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才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仅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这一瓦解过程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加快了其前进步伐。政治瓦解表现为帝国统治的终结,文化分化范围则更加宽广,西方文化不再被认为与文明同义,而非西方文化也不再等同于野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材料中“地区自治”和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的内涵,就作者在文中谈及的“地区自治”和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变化,任选一个主题,阐述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材料一:
“一个平凡的道理常常被人们忽视:要得到工业和商业的兴盛,在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里,首先必须有农业生产的足量剩余。有了足量的农产品剩余,才有可能养活那一部分不再需要自己衣食的商业和工业人口。”
——彭小瑜高岱《外国史读本》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农本经济,和其它地区的封建农本经济一样,从来离不开手工业,后者以不同形式补充农本自足经济的不足:其一是以纺织为主的农民家内手工业,生产是为了直接消费;其二是封建主在所属庄园设置的磨坊、烘炉、榨坊之类,生产是为了满足庄主的需要,在征收规费的条件下也让农民用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其三是聚集在封建城市的行会手工业,是为了满足上述一、二两项所不能满足的需要。这三项可以通称之为封建农本经济的手工业附庸,但三者的产品与市场的联系却大不一样。”
——彭小瑜高岱《外国史读本》
材料三:
“在西方,新出现的资本主义工业世界,带来了哪些为传统农耕世界所缺少而又相形见绌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特点。……近代西方工业世界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它的历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特定生产关系和剥削方式。”除此之外“18世纪以后,西方工业世界的工商信息网络,遍布全球。生产和周转越复杂,社会活动的节奏越紧密,时间意识也就越增强。”
14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地日益增长,国内和国外贸易的日渐繁密,就导致一种新的社会要求,用简便的、易于查检的方法记载支出和收入,盈利多少,亏损多少,一目了然。一个工业制造和商品流通逐渐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是一个要求计数的社会。”
“近代的工业世界是不断机械化,不断追求功效的世界。”这和“计算盈亏,都属于近代工业世界在孕育中带来的有社会意义的特点,是对工业趋向大生产这一发展前景的一种潜在的推动力。”
当以农为本的经济,把依赖的自然人格化了、神话,西方社会也广泛流行这种观点。但“人们从机械化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到人可以驾驭和改造自然,开始把人格化了的自然,也就是上帝,和物质的自然区别开来,上帝是自然的创造者,继续崇拜;上帝创造的自然却不是上帝,可以驾驭和改造。”
——彭小瑜高岱《外国史读本》
(1)材料一表达的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因素是什么?其与工业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
(2)概括材料二阐述的农村(乡村)工业有哪几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三者的产品与市场的联系却大不一样”。
(3)依据材料三,初生的工业世界为历史带来了哪些不同于以农为本的社会的特点?这些特点恰好透视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社会的哪些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所讨论的问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 年(宣统二年)11 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呼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 … 应即俯顺臣民之请… …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 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 人,其中皇族7 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6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