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规定( )
A.违背了清朝外交平等的原则 |
B.体现了中外完全平等、开放交往的理念 |
C.凸显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至尊风范 |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
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
曾有人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吟诗曰:“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谢娘桥。”程颐变色说:“鬼语,鬼语。”这说明他
A.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B.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 |
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 | D.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 |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为:重工业完成计划的121.39%,轻工业完成85.4%,农业完成76.9%。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 |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 |
C.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 D.追求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