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分封制加强 | B.宗法制衰落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井田制的推行 |
“巴以冲突”、“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反映出
A.民族和地区冲突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 B.各国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 D.地区霸权主义阴魂不散 |
1929年和197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主要的不同影响是
A.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C.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 D.激化了社会矛盾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历史原因是
A.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B.体系建立时就埋下了矛盾的隐患 |
C.资本主义制度下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 | D.德日两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
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B.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
C.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
在1953年、1958年和198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每条路线制定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