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文阅读
以生命呵护生命
联合国在其《千年生态评估报告》中指出:“人类在过去50年里比有史以来任何时期都更快速和更严重地打乱了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在超量开发,从1945年至今,人类开垦种植的土地比18和19世纪加起来还要多,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的灭绝,更是史无前例,地球自然史正在迎来第六次的物种大灭绝即生物多样性丧失。据野生救援组织主席史蒂夫介绍:(A)全球每年有近2.7万个野生物种灭绝,确切说是每天灭绝74种,每小时灭绝3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生存的警示,这是危险的信号!
生态系统环环相扣,动植物种群唇齿相依。人类曾经滥砍滥伐过度渔猎,如今又在过度地开发使用化石能源,换来的结果就是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与砍伐热带雨林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失去了生命维持系统就不会再有物种的多样性。因此,保护是前提,可持续利用是关键。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前,地球生态系统能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资源,还是与人类的消耗量基本平衡的。但1985年以后,随着人类的无度发展、疯狂发展,突破了这个平衡点,现在,人类每年消耗的资源量是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给我们的资源量的120%,相当于每年20%的“本金”被消耗掉,吃老本导致生态系统整体状况每况愈下,而我们对此似乎浑然不知,消耗力度还在攀升。如果自然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如果我们自身发展超越了自然的承载力,我们自己也将失去生存的根基。
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气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呢?
因为其价值。那为什么多样性就有价值?欧盟官员马竟能对此做过一个生动绝妙的比喻:如果一座图书馆,只有一种书,或几种书,尽管数量巨大,但失去了多样性,你会觉得这个图书馆还有价值吗?
恩泽鸟兽,荫及子孙,这就是保护的理由。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现存的,就是保护未来。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保存的是珍稀濒危物种,呵护的是子孙的利益。因为,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再难复生,(B)一个物种犹如一封精美的家书,家书尚在,你还可以复印,供大家传阅分享,家书(本底资源)若是遗失,纵有再高级的复印机,也无能为力。
我们需要找出一种更为明智的针对自然世界的管理方法,这不但能够极大增加我们的财富,而且可以改善人类在21世纪的健康状况。正如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所指出的那样,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物种的健康和福祉,就取决于地球上拥有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让我们以生命呵护生命,以众生惠及众生。
文章主要说明的目的是:
请指出划横线句子A、B两处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任选一处分析。
请分析本文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探究题
材料一:加拉帕戈斯象龟,现存1只;山地大猩猩,现存不到700头;东北虎,野生约400只;大熊猫,现存约1500头;滇金丝猴,现存约2000只;白头海雕,现存约百只;蒙古野马,现存几百匹;中国朱鹮,现存近千只.
材料二:恐鸟,1800年灭绝;南加州猫狐,1903年灭绝;刚果北部白犀牛,1920年灭绝;白豚,灭绝于2006年。
探究的结论是:
课文比较突出地描写了双喜、阿发和六一公公等几个人物,试分别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双喜:
阿发:
六一公公:
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为什么说“踊跃”?)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不料六一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阅读《枯枝与鲜花》,完成练习。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在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一部分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____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_______________夜渔:________________
简答。小说开头说“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后又写“我”受到朋友们的“嘲笑”,这矛盾吗?为什么?
在看社戏的过程中,双喜为什么要向“我”解释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从文中看,社戏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可小说最后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