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4年,中国GDP增长7.4%,符合年初增长7.5%左右的政策目标。但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过快,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1年—2014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比上年下降
2%
3.6%
3.7%
4.8%

注:尽管我国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情况不容乐观,有研究表明,我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
材料二:中国设定2015年GDP增长目标约7%左右,它是“近1/4个世纪以来中国最低的经济增长目标”。美国《纽约时报》认为,这一转变显示了共产党向更可持续的发展转型的决心;《华尔街日报》认为,7%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开启了中国领导人所称的以更低增速为特点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转型”?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结合上述材料,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文艺创作为什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常态,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成为一道彰显政府智慧的考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这就是我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要增强信心,积极应对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取消和下放科技类行政审批项目,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力量购买科技服务,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财政是如何支持科技创新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经济发展的方式不转变不行,经济发展不适度不行。当然,我们所说的发展,是就业和收入增加的发展,是质量效益提高和节能环保的发展,也就是符合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科学发展。”
根据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发展。

屈原的《天问》里面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表达了其对世界本质的理性探索,对人类社会的总体认识,在那个时代,已不啻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巨峰。关于其写作灵感与缘由,汉朝王逸在《楚辞章句》里有一段描述:“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于是“因书其壁,呵而问之”,遂成《天问》。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