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空1分,共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1) 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2)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3)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右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字母) 。
(4)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 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21 |
19 |
20 |
22 |
18 |
(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6)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①测定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7(选填“<”“>”或“=”)。
②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7。
③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过量。
(2)方案二:观察。(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这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汁液 |
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 |
||
蒸馏水 |
稀酸溶液 |
稀碱溶液 |
|
紫卷心菜 |
蓝紫色 |
红色 |
绿色 |
牵牛花 |
紫色 |
红色 |
蓝色 |
胡萝卜 |
橙色 |
橙色 |
橙色 |
【得出结论】、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汁液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则该雨水呈性(选填“酸”“碱”或“中”)。
【反思与评价】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碳酸钙。
猜想②:氢氧化钙溶液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充分振荡 |
有生成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
(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呈红色 |
原溶液中含有 |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1)、(2),你得出的结论是猜想成立。
【反思与拓展】(1)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分析化学反应后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对实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