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吸收的光主要是________。
(2)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平均释放速率为0.8umol/m2.s,则A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约为___umol/m2.s。
(3)在实验过程中,给植物浇灌H2180,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18O先参与________。
(4)经测定,该植物细胞中DNA、RNA、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后,细胞内这三种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含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属于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短期内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是

回答下列问题。
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图B 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种群密度变化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能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1)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处理好的关系,走的道路。
(2)根据群落演替的原理分析,如果草原的载畜量过大,将会造成牧草的,引起的减少,甚至消耗殆尽,就会取而代之。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B.;C.;D.
(2)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    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    点左右,原因是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4)现将酵母菌菌种培养在盛有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固定容器中,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2 mm×2 mm)、滴管、显微镜等器具,测定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案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