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磷酸化是指在某些物质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基团,如三磷酸腺苷(ATP)就是由二磷酸腺苷(ADP)磷酸化而来.下列结构中不能发生ADP磷酸化的是
| A.细胞质基质 | B.叶绿体基质 | 
|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 D.线粒体内膜 |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
| 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 
| B.植物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 
| C.C3还原和胰岛素分泌 | 
| 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 B.酶都起催化作用 | 
| C.酶都只能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 | D.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摩尔根发现了伴性遗传。下列关于他们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 
| B.摩尔根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试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F1雌雄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 
| 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应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 | 
|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 
某果蝇的基因型为YyRr,若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为B1和B2,其中次级精母细胞B1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精细胞为C1和C2。若分裂过程没有异常,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1和A2依然是精原细胞,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 | 
| B.B1和B2的遗传信息相同,染色体是A1细胞的一半 | 
| C.由B1产生C1和C2的过程中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 
| D.B1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始终和A1中的相同,是C1的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