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教育的核心 |
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
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 D.明朝在各省设“三司”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
C.清朝设置军机处 |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 | B.唐高祖 | C.宋高宗 | D.明太祖 |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一省制” 是指
A.尚书省 | B.门下省 | C.中书省 | D.行中书省 |
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
C.三司使和枢密使 |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