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苏联的1936年宪法和新中国1954年宪法的相似之处是()

A.颁布的背景是两国已实现工业化 B.两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C.都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A.工业总产值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相适应
C.新经济政策已经被取消,农村实行集体农庄经济
D.经济建设中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

A.以农业集体化为前提 B.输入机器和设备为主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917年以后,在世界政治生活中新增加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