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里。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贫穷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
——哈蒙德《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希腊城邦和雅典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2) 结合雅典民主“黄金时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思想的正确性。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思想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特殊的历史和国情造就了我国这一时期独特的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德国著名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言论
材料二:中国人民自己起来,完成统一,抱定抗战决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和其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终会获胜,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因而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
——斯诺(美)《西行漫记》
材料三:“中国发展的绝对概念可以由下列事实表示,她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国;机床产量已超过英德;钢铁即将超过美苏之外的所有国家。新政府进行的水利、植树巨大综合工程,加上铁路和公路的扩充,减轻了水旱灾的危害;到1953年,粮食总产量为16700万吨,1958年达到25000万吨。到1960年底,全国的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由解放前的80%以上下降到30%,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由II万增加到81万,增长了7.36倍。
——格林(英)《觉醒了的中国》
材料四:中国社会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艮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也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1)据表格内容指出社会主义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思想与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有何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必胜的“有力因素”有哪些?请用革命史观概括“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概括建国后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
(4)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对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要求:以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为中心,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于1937年9月参加了日中战争。日本宣扬这是为“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的战争。当时,我不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战场上人类爱和平的使命感使我产生了疑惑,为此,我写了日记。……我含着眼泪在日记中记下了黄河大堤被炸后的悲惨情景……我在为日本军侵略的牺牲品而落泪,然而,自己又是侵略者中的一分子。我是忠于天皇敕谕“军人天职乃临战当敌,片刻不可忘记‘武勇’二字”的盲从兵……”
(战后)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涂炭生灵,……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我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过一直在与军国主义斗争。
——摘自《东史郎日记序》
材料二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他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史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日本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思想的认识。
(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该宣言的发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二《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 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由哪些进步?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⑴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⑵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根据相
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 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
(2)“1949年革命”在实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有何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