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 )
| A.功臣封国 | B.姬姓封国 |
| C.商族后裔的封国 | 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 |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 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
|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
|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相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
| C.与都省相互制衡 |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
|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