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围绕“如何走向成功”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各小组收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性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答相关问题。
第一小组围绕“成功与习惯”收集到下面这一材料:
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1)该小组有人提出:为了走向成功,我们需要培养好习惯,对此,有同学认为“只有有完善可行的计划就一定能培养好习惯”请你加以辨析。
第二小组围绕“成功与生活态度”收集到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材料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材料三:“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舵的船。”“生活而无目标,犹如航海而无指南针。”英国格言
(2)三则材料分别是如何体现积极的生活态度的?
第三小组围绕“成功与意志”收集到以下材料:
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小没吃过苦,做事缺乏坚持性,遇事退缩、逃避的现象比较突出。在调查中,关于磨炼意志,有的孩子认为生活很安逸,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去受磨炼;有的孩子表示像学习、锻炼身体这些事情没兴趣,坚持不下来。
(3)请针对材料谈谈初中生应该如何磨砺坚强意志?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如何才能做到自立自强?
谢宇慧,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学生。2004年,父亲因工伤造成高位截瘫。2007年4月,母亲患肺癌去世。这对于12岁的小宇慧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这并没有打垮坚强的宇慧,他决定带着父亲去上学。央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中,谢宇慧“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称号。
据悉,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召开“向最美孝心少年学习”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举办“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有何意义?(三个方面即可 6分)
(2)你将如何向他们学习,做孝心少年?(两个方面即可 4分)
材料一:2013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刊文《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指出,河南周口市出台《公务餐饮接待管理办法》,规定在乡镇“公务灶”接待每人每餐不得超过25元,在城区机关“公务灶”或社会营业性接待场所,每人每餐不得超过35元,一律不得上酒;没有《公务餐饮接待登记单》的,其开支费用不予报销。
材料二:在河南,截止目前,建成“公务灶”3832个,全省有条件的乡镇“公务灶”覆盖面达97℅.其中南阳、商丘、焦作等11个省辖市乡镇全部建立“公务灶”。实行公务灶的单位,与上年同期相比接待费用下降20℅.
围绕着“公务灶”的设立,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请你于他们一起探讨下列问题
(1)你认为我省各地建立公务灶说明了哪些道理?(两个方面 4分)
(2)为了遏制浪费,政府除出台文件外还应怎么办?(两个方面 2分)
(3)在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如何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两个方面 4分)
2014年1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谢伏瞻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美丽河南。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面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以实施蓝天工程、乡村清洁工程、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三大工程”为重点改善环境质量。
(1)河南省为什么要大力实施“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两个方面 4分)
(2)请你说说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的现象?
(3)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你打算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原做出哪些贡献?(两个方面 4分)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对青年提出了五点希望:第一,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二,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第三,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第四,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第五,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
材料二:五四运动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贯穿始终,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代人对五四精神都有更富有时代感的理解。今天,青年一代依旧充满活力,新时代的“五四精神”有着不一样的关键词:个性、梦想、竞争、全球化、爱情、友谊、生存。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他们生活中的元素。“五四”青年节除了需要感怀历史,似乎更多的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一个时代中最活跃、最热忱、最能冲锋陷阵的一股力量。
(1)新时期我们弘扬“五四精神”有什么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4分)
(2)结合自身实际和总书记的五点希望,说说你将如何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才智?(三个方面即可 6分)
材料一:2006年年初,东台一名姓朱的女士的皮包,下班途中被一名歹徒趁机抢走,随后驾摩托车飞驰而去。开车途经此地的王先生当即加大油门紧追,歹徒因此被抓获。
材料二:2005年8月8日,台风“麦沙”肆虐青岛的第二天,一名女青年被飞浪卷入大海,在青岛打工的魏刚三此跳入大海将人救出,面对他人的追问,他只说了句“我是河南人”,便悄然离去。
(1)材料一中的王先生和材料二中魏刚的行为共同说明了什么?
(2)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哪些品质?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才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