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首虏:俘虏的首领 |
B.军亡导,或失道失道:失去道义 |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小心谦恭,诚谨忠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而秦武阳奉地图,以次进 |
B.用善骑射,杀首虏多/焉用亡郑以陪邻 |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百姓闻之,无 老壮皆为垂涕/事无 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功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吴澄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曰: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①而已。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称吾职哉!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澄所速事之祖母,太虚之从祖姑也。故谓余为兄,余谓之为弟云。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巷三十四(有删节)
[注释]①衷:善。彝:常,即规律、本性。“降衷秉彝之善”指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
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智也,适周而问礼适:到……去 B岂有意于称吾职哉称:符合
C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厌:通“餍”,满足 D阖门称雄,矜己自大矜:庄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劝游赠序。作者借何太虚出游一事阐释了游与学的关系,强调了开拓见闻扩大生活领域对于人的认识的积极作用。
B.作者虽然肯定了“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的老氏之学,但明确指出读书人要行万里路,“博其闻见于外”,才能开拓视野,广其学识。
C作者猛烈批评了在游历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游于权门,求取官职;二是得官后以在官场之名出游,以搜刮钱财为目的。
D本文观点鲜明,运用对比论证手法,论理详尽,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至今不乏劝勉忠诫作用,值得借鉴学习。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5分)
译文:
(2)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5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平昌送何东白诗序
汤显祖
何翁晓,江山① 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贼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②。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③,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曰:“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④,叹曰:“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⑤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咸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汤显祖诗文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褒衣危冠,侍药平昌危:高 B.亭中有系人系:捆绑
C.公廉而倨,宽而疏倨:正直 D.晓后一过予家过: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
|
C.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也。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兒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於是大获。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日当攻 克:限定,约定 B.统疾其侮慢 疾:痛恨
C.左右尽死,身亦被创 被:表被动 D.其爱善不害如此 害:妒忌
5.下列句子中全能表现凌统果毅勇敢的一组是()
①统不忍,引刀斫勤②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
③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
④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 ⑤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⑥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
A.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统为人正直,敢打抱不平。与督官陈勤聚会饮酒时,因看不惯陈勤欺负在座的人,当面顶撞,陈勤一再辱骂凌统的父亲,于是凌统忍无可忍当即杀了陈勤。
B.凌统忠义勇猛,多次随孙权出兵作战,冲锋陷阵。为保护孙权,凌统不惧个人安危,拼命杀敌,左右的人全都阵亡了,他也重伤在身,但他坚持作战,直到估计孙权脱险,这才退回。
C.孙权非常看重凌统,曾因凌统战功突出而赦免了凌统的杀人之罪。逍遥津战役中,凌统得以生还,孙权既惊又喜,并亲自用衣袖为凌统擦泪。
D.凌统待人宽厚,重视人才。召见了据说节操比凌统还好的盛暹,盛暹到访时已是半夜,凌统还是披上衣服出来迎接,与盛暹牵手走进房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
译文:
(2)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第二》有删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庶纵不能尔尔:这样 B.宜诫翻奖,应呵反笑翻:反而
C.当以疾病为谕谕:劝告 D.为周逖抽肠衅鼓云衅:涂抹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一言之行,遍于行路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
|
诚不得已也 父母威严而有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 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性,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