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
斜面的倾斜程度 |
物块重力G/N |
斜面高度h/m |
拉力F/N |
斜面长度S/m |
机械效率η |
1 |
较缓 |
5 |
0.2 |
2.4 |
1 |
41.7% |
2 |
较陡 |
5 |
0.5 |
3.2 |
1 |
78.1% |
3 |
最陡 |
5 |
0.7 |
4.3 |
1 |
81.4% |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 力(选填“省”或“费”).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AON减小,这时∠NOB跟着减小,使∠AON增大,∠NOB跟着增大,∠AON总是∠NOB(选填“变大”、“变小”或“等于”),说明:。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说明。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的振动现象越明显。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产生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
小林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实验室动手测出了一个金属球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密度的实验步骤:
(1)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填“左”或“右”)。
(2)由于金属球体积过大不能直接放进量筒中,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A.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
B.将金属球用细线系好,把金属球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收集从溢水杯流出的水,如图丙所示;
C.将小烧杯收集到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则金属球的体积为cm3。
(3)取出金属球,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戊所示,金属球的质量是g。由此可知,金属球的密度为_____g/cm3。
(4)请你评估,在本次实验中所测得密度值与真实值比较会(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刚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
(1)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___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_______cm3;
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④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ρ=______________g/cm3。
(2)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水的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早餐奶的质量m2.
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蜡块 |
干松木 |
||
体积V/cm3 |
质量m/g |
体积V/cm3 |
质量m/g |
|
① |
10 |
9 |
10 |
5 |
② |
20 |
18 |
20 |
10 |
③ |
30 |
27 |
30 |
15 |
④ |
40 |
36 |
40 |
20 |
(1)在图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__;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_(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