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
IA |
|
0 |
|
|||||
1 |
1 氢 1.008 |
2 He 氦 4.003 |
|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
|||
2 |
3 Li 锂 6.941 |
4 Be 铍 9.012 |
5 B 硼 10.81 |
6 C 碳 12.01 |
7 N 氮 14.01 |
8 O 氧 16.00 |
9 F 氟 19.00 |
10 Ne 氖 20.18 |
|
3 |
11 Na 钠 22.99 |
12 Mg 镁 24.31 |
13 Al 铝 26.98 |
14 Si 硅 28.09 |
15 P 磷 30.97 |
16 S 硫 32.06 |
17 Cl 氯 35.45 |
18 Ar 氩 39.95 |
|
(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下列规律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逐渐向非金属元素过渡
(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 “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密切.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的错误是 ;
(2)图B所示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图C所示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图D所示实验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金属具有 性;
(2)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为防止钢铁锈蚀,常采取在其表面涂油漆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些方法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 .若铁制品已锈蚀,应及时除去铁锈,写出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将一定质量的铜粉放入硝酸银、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 反应前所得溶液质量(填“>”、“=”或“<”).
至去年9月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发生较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样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压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PM2.5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字母,下同);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2)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的是 ;
A、植树造林 B、露天焚烧秸秆 C、雾霾天气出行戴口罩 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少开私家车
(3)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除了会导致PM2.5超标以外,还会引起其它环境问题,如: 、 等,因此人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4)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大气污染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使其中的CO和NO迅速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样能减少空气的污染,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 ,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
(2)t2℃时,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A物质溶液的质量 C物质溶液的质量(填“>”“=”或“<”).
(3)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它条件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的单质与化合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
(2)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