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对马铃薯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A组为黑暗条件下马铃薯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B、C、D、E分别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条件下,马铃薯吸收(用“+”表示)或释放(用“-”表示)CO2速率(mg/h)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组别 |
条件 |
温度 |
|||||
10℃ |
20℃ |
30℃ |
35℃ |
40℃ |
45℃ |
||
A |
黑暗 |
-5 |
-10 |
-18 |
-34 |
-40 |
-34 |
B |
弱光,CO2浓度为0.03% |
2 |
0 |
-8 |
-24 |
-33 |
-29 |
C |
适当遮荫,CO2浓度为0.03% |
3 |
5 |
0 |
-16 |
-24 |
-24 |
D |
全光照,CO2浓度为0.03% |
5 |
8 |
4 |
2 |
0 |
-14 |
E |
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 |
10 |
20 |
40 |
28 |
12 |
0 |
(1)由表可知影响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的外界因素有 ;除图中所示外界因素外,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强时所需的条件是 。
(3)由表中数据可知,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时所需的温度高于光合作用强度最强时所需的温度,原因是 。
Ⅱ.下图中甲表示该兴趣小组绘制的不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光合速率影响的曲线,丙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除图中所示因素外,其它因素均控制在适宜范围内。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当温度为20℃时,光合速率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2)请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用柱形图表示光照强度为L3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0℃、30℃时的光合速率。
(3)丙图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B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正常生长,则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千勒克司。
(4)由丙图可知, 植物处于该森林的上层。
(11分,每小格1分)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泌的多肽,其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病理状态下,该多肽分泌过多,会引起动物尿液出现葡萄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R基的代号是________________。该多肽若要形成环状结构,可再发生脱水缩合的基团代号是__________
(2)该多肽的合成受细胞核中的________控制,其合成、分泌过程中依次经历的胞内生物膜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证实
(3)该多肽分泌后,随血液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根据题意信息,若要判断该动物是否处于病理状态,可检验该动物的_________,选用_________试剂
(4)从动物细胞内分离合成该多肽的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成年人每天在肾脏可以产生180升左右的原尿,除了蛋白质,原尿的成分、浓度与血浆基本相同,但是人每天最终排除体外的尿液(终尿)1.8升左右,原尿中的大部分葡萄糖被肾脏重新吸收回了血浆。正常人尿液中是没有葡萄糖的,尿液出现葡萄糖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增高,超过了肾脏最大重吸收能力导致尿糖;一种是因为肾脏病变,重吸收功能下降,原尿中的糖无法重吸收会导致尿糖,即使注射胰岛素也无效。经过检查,张某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医生怀疑张某尿糖的病因是肾脏病变而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现有胰岛素、本尼迪特试剂、尿液收集装置、注射器、试管及高中生物实验室具备的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初步判断张某的病情。
(注意:胰岛素的给药量,给药时间及药物作用时间等不作要求。)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①早餐后2h,收集张某尿液2mL装入试管A;
②
③
结果预测:若,张某为肾病患者,若,张某为糖尿病患者。
下图表示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温室中某种C3植物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24小时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是__________点所对应时刻.
(2)在24小时内,植物内积累有机物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点所对应时刻.
(3)在一天内,植物积累有机物量等于__________。(用图形面积表示,如SOABC)
(4)一天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含量最高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时刻。此时,如果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既可提高光合产量,又可降低C5含量.分别于E、G两点对应的时刻,取该植物相同部位的叶片制切片,经碘液染色,观察叶肉细胞的颜色。上述操作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经改进,实验结果是E点比G点颜色__________(深、浅)。
(5)让光照下的玉米植株处在含适宜浓度的14CO2的环境中,14C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
(3)维生素D和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分别是图中编号。
(4)若图甲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小的物质是[ ]。
(5)若图中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b、c运输方式符号图 _______________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6)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中所示曲线。
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写序号,上填写结构名称)
(1)甲状腺球蛋白的排出依赖于细胞膜的,需要消耗[ ](结
构)产生的能量。
(2)b过程称为,其发生的场所为[ ]
。若含14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
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填写化学基团名称)。
(3)I—进入细胞内需要穿过层磷脂分子,参与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后,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穿过层磷脂分子。
(4)如用3H标记某种参与甲状腺球蛋白合成的氨基酸;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5)若用丙酮从此细胞中提取出所有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单层分子的面积为细胞表面积()
A.2倍 | B.小于2倍 | C.大于2倍 | D.无法确定 |
(6)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许多种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例如,哺乳动物血液中
会出现抽搐症状。